杨玉圣 著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2005年6月
“现在我们的书评多半是捧场,没有权威,英美等国又的书评非常有权威,像《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的书评很有权威。我们不行,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已故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理论家胡乔木十年之前的这些警世之言,至今依然不失其大度与智慧,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杨玉圣 著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6月
版次:第1版
印次:2008年5月第2印
开本:1/16(690×980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376
页数:348
定价:42.00
ISBN:9787810914093
丛书:中国学术批评书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史学评论”的文集,书中具体包括了:《学风建设与世界史学科发展》、《应当重视考实性史学成果》、《开展中国美国学史的研究——几点初步想法》、《人文情怀君子风范——李慎之先生侧记》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现在我们的书评多半是捧场,没有权威,英美等国又的书评非常有权威,像《泰晤士报》《纽约时报》的书评很有权威。我们不行,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已故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理论家胡乔木十年之前的这些警世之言,至今依然不失其大度与智慧,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作者介绍|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兼任《人文执坛》执行主编、《美国政治与法律》主编。先后创办并主持学术批评网、美国政治与法律网。曾主编《学术规范导论》、《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等。著有《中国人的美国观》、《史学评论》、《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等。目前主要从事美国文明史、美国宪政史、美国政治制度史的教学与研究,并撰写专著《美利坚合众国史》。
|目录|
把书评当作学问来作(代序)
上编 史学评论
学术书评与世界史学科建设
现代化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视角观察
中国人的新发展观——评《现代化新论》
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建设的新收获——评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学风建设与世界史学科发展
端正学风与史德建设
史学成果的知识转化问题
史学研究应力戒虚骄之气
应当重视考实性史学成果
历史是*好的老师
不惑之年的省思——评《中国历史学四十年》
对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初步总结——评《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
说三道四——关于北师大历史系的学科发展及其他
开展中国美国学史的研究——几点初步想法
中国美国学史: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兼评李本京先生等的新著
美国书籍在中国:成就与问题
八十年代的中国美国学——回顾与思考
美国史研究:回顾与思考
美国史研究的中国特色刍议
学术史研究的反思与改革——评《美国史纲(1492-1823)》
美国史若干史实辨——对《中国大百科全书》有关条目的商榷
《独立宣言》史事考——兼议美国史考实性研究
尊重学史 敬畏学术——写在《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面世之际
厚积薄发 历久弥新——评杨生茂著《探径集》
一个美国史研究者的足迹——评邓蜀生著《美国历史与美国人》
对美国的立体研究——《资中筠集》述评
罗荣渠教授与美国史研究
一个中国学者的杰斐逊观——读刘祚昌著《杰斐逊传》
中国人的美国宪法观——一个初步考察
评《二十世纪美国史》
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
《当代美国总统与社会》评介
从移民的视角探索美国——读《美国与移民》
《从延安走向世界》述评
知彼知己的益举——评《中美长期对话(1986-2001)》
下编 学问人生
学者的良心——悼吴承禧先生
人文情怀 君子风范——李慎之先生侧记
历史研究与理论创新——罗荣渠先生的学术道路
美丽的遗憾——忆罗荣渠先生
永远的心痛——怀念刘宗绪先生和顾诚先生
一个大写的人——写在刘宗绪先生逝世一周年之后
跋涉的甘苦——怀念王肇伟先生
程千帆先生的学问人生
与钟敬文先生仅有的一次会面
祝福邓蜀生先生
史学评论:作为一门学科的可能性(代跋)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