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清统治集团内部各成员如何认识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并详尽分析了各种政治派别对于清廷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剖析了清廷的财政体制变化及在经历辛亥革命的冲击后,最终彻底崩溃;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晚清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两种运动形式的代表,即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运动的出现,到底是某些个人鼓吹倡导的结果,还是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
晚清政治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下卷 版权信息
作者:王开玺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版次:第1版
印次:2019年5月第2次
开本:1/32(880×1230mm)
装帧:平装
页数:447
定价:36.00
ISBN:9787506090636
丛书:学术系列作品
晚清政治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下卷 内容简介
清王朝走向吏治败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外攘夷的态度如何?晚清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派系矛盾有哪些?清政府又是如何看待中国面临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内容皆属清政府或清统治集团方面,面对中国近代“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与“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这一空前严重的国家、民族政治危机,所做出的抉择与反应。本书将有助于史学爱好者,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理解。
上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详尽揭示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清王朝吏治败坏的原因与恶劣的社会影响,并分析了清廷整饬吏治的种种努力与失败;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的各种“制夷”思路和外交政策的僵硬性与随意性 ,最终使得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晚清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矛盾与斗争。
下卷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清统治集团内部各成员如何认识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并详尽分析了各种政治派别对于清廷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主要剖析了清廷的财政体制变化及在经历辛亥革命的冲击后,最终彻底崩溃;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晚清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两种运动形式的代表,即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运动的出现,到底是某些个人鼓吹倡导的结果,还是存在着历史的必然性。
晚清政治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下卷 作者介绍
王开玺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代表作品《晚清南国》《晚清的四张面孔:晚清人物的思想与事功》等。
晚清政治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下卷 目录
下卷
第一章 清廷的预备立宪与政局
第一节 清统治集团君主立宪论
一 时代的要求与现实的迟误
二 是否仿行君主立宪政体
三 是否实行责任内阁
四 仿行君主立宪政体是否需要预备及其迟速
五 君主立宪政体的理念分歧与权力之争
第二节 是改革自救 还是政治骗局
一 剧烈历史变局下更高层次的改革自救
二 政治骗局说辨析
三 清廷预备立宪的期限
第三节 清统治集团的君主立宪论与晚清政局
一 不同的君主立宪论对晚清政局的不同影响
二 晚清政局愈加混乱
三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四 余论
第二章 晚清财政的变化趋向与崩溃
第一节 清政府的财政收支及变化趋势
第二节 清政府的一般性财政税收
一 传统的“旧税”税种
二 “新捐税”之一——海关(洋关)税
三 “新捐税”之二——厘金
第三节 清政府的畸形税收
一 畸形税收之一——捐输。
二 畸形税收之二——鼓铸大钱,滥发钞票
三 畸形税收之三——公债、借款
四 畸形收入之四——变卖祖产
第四节 晚清财政体制的变化与财政的逐渐崩溃
一 中央财政机关与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
二 中央财政体制变化的原因
三 中央财政体制的变化
四 晚清财政的逐渐崩溃
第三章 关于革命和改良的问题
第一节 革命和改良一词的本义与演变
一 革命一词的本义与演变
二 改良一词的本义与演变
第二节 革命与改良的关系及历史作用
一 革命与改良的关系
二 革命与改良的历史作用
三 革命是改革不成或改革失败的产物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改良和革命
一 近代中国的改革
二 近代中国的革命
第四节 现实政治斗争中的改良与革命之争
一 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与方法之争——改良与革命
二 改造中国社会可否躐等飞跃
三 革命是否会造成血流成河的惨剧
四 革命是否会导致亡国灭种的惨祸
五 保皇立宪派与革命派彼此互视为自己的死敌
第五节 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理论思考
一 革命是少数人鼓动起来的,还是历史的必然
二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及作用
三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四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性质再认识
五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再探讨
晚清政治史: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下卷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