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学芸 著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2020年3月
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尹学芸乡村文化随笔集。这部随笔集以100个相间词语,延伸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这些词语大多存用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在80年代初即已成为历史。作家将它们重新拾起的过程中,除还原字词、符号、原义,反映天津附近农村的一些重要历史场景和片段之外,也将年代更迭下的乡民智慧、自然舒展全然灌注其中。
特价书:5折以下图书,部分图书有较明显缺损,会特别备注。
注:书角有磕碰,腰封有不到1厘米小裂口,还有一些轻微小瑕疵。
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 版权信息
作者:尹学芸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3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
开本:1/32(880×1230mm)
装帧:精装
页数:441
定价:59.80
ISBN:9787530220207
丛书:
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 内容简介
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得主尹学芸乡村文化随笔集
土地像启蒙师,为每个出走的人给出慰藉
用百个朴实亲切的乡间词汇,带我们回到回不去的乡村
乡村是什么?
是母亲。是根。是精神。是灵魂。还是爱人。
生长于斯的乡村,构建着尹学芸作品中清晰的文学地理线索,《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是她的首部散文随笔集,充满了遗珠式的光芒。
随着当下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一些朴实的话语逐渐消失。随词语湮没的,是作家行走在村庄里不断回想着的人、事、场景和情感记忆。要对这些面目渐次模糊的过往进行挽留,出于这个目的,作者着手写就了这样一本随笔,记录曾经存在过的文化。
这部随笔集以100个相间词语,延伸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这些词语大多存用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在80年代初即已成为历史。作家将它们重新拾起的过程中,除还原字词、符号、原义,反映天津附近农村的一些重要历史场景和片段之外,也将年代更迭下的乡民智慧、自然舒展全然灌注其中。
捕捉乡间遥远的记忆和情感,重温蕴藏光亮的热源,尹学芸的文字如同抱持的情愫一样,朴素真诚。
“我在日落黄昏的大堤上闻到了乡村的味道……我发现那种味道会从房屋、树木、人群、家畜、农具、粮仓里溢出来。味道有些古旧,有些残破,可却让我迷恋。我在思考我迷恋的是什么,很久以后我给了自己答案:我迷恋一个叫乡村的地方。
乡村在我的感觉里很重要,可我不知道拿她怎么办。
我所能做的,也许只是为她写一本书……”
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 作者介绍
尹学芸,1964年生,天津蓟州区人,现为天津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三百余万字。2017年,中篇小说《士别十年》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2018年,中篇小说《李海叔叔》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2019年,中篇小说《东山印》获“《当代》年度中篇小说总冠军”。另曾获林语堂文学奖、孙犁散文奖等诸多文学奖项。
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 目录
开圈
新宿
看青
场头
打尜儿
抡火球
出河工
扎王八
翻坑
爬瓜
打头儿
看燕子
推碾子
锔盆锔碗
工 分
小喇叭
癔 病
打黄狼
烧 窑
采 菜
车把式
捡麦穗
玩打仗
赤脚医生
炭火盆
热炕头
跳房子
饭瓢儿
汆 子
炕 席
砸 锅
讲古记
开裆裤
姑姑鞋
盘 缠
上马子
打夹纸
踩 垛
盖 顶
梢 门
背笆篱
豆床
跟脚儿
过 庙
打 尖
鸡蛋头
搬 工
土 牛
风 箱
加工厂
彩 礼
干 亲
猪胰子
桑木扁担
念 喜
捡 粪
六奶奶
相 好
针线板
地盆子
柴鸡蛋
砸坷垃
打 夯
洋取灯
铁板大鼓
手扶拖拉机
玻璃锤儿
贴饼子熬小鱼
白汗褟儿
手推车
屎瓜儿
赶拉轨子与哈巴狗子
黏火烧
猜撞客
自留地
渡 口
跑 冰
毽儿灯
鬼剃头
散转儿
杠 头
轮官马
摸河底
四合一
交公粮
夜 战
薅 苗
弹 弓
刨白薯
抄藤子
猂 姆
平整地形
八碟八碗
压箱底
蒺藜狗子
打韧头
合作社
表演唱
捋榆钱
贫下中农
跋 乡村
慢慢消失的乡村词语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