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灿 纂修 / 黄山书社 / 2008年12月
康熙《含山县志》是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修钞本,是含山县志第三次志本,它以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七月含山县令牟蓁主修本为主本,以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知县朱长泰主修版本为佐本,两本编纂参合而成。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
注:书角有磕碰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清)赵灿 纂修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32(889×1194mm)
装帧:精装
字数(千字):350
页数:360
定价:120.00
ISBN:9787546100296
丛书:安徽历代方志丛书
内容简介
康熙《含山县志》是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年)修钞本,是含山县志第三次志本,它以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七月含山县令牟蓁主修本为主本,以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知县朱长泰主修版本为佐本,两本编纂参合而成。纂修始于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成于季夏。清入主中原,定鼎之初,天下太平,康熙特诏令各府州县广开志载。含山原属和州,古历阳界(今和县),地处长江北岸,江淮要冲。三国时,曾为吴魏百战地,是历史兵家必争之地。又与金陵隔江相对,也是明初定鼎金陵的京畿要地。县境四面环山,山峦矗立,形势险要,历史名胜众多。从《朱志》本到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经历三十多年,其问户口增损,田赋变动,社会衍化,历史演变均需再修志书。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时任含山县知县的赵灿,属当时科第名流,有中原耆宿美誉,掌县志主修,监修为儒学教谕林搏云、训导吴自立,延请含山贡生学士中之优秀者唐廷伯、王畿、钟彝、张于甲、毛振华、唐廷对等,又以县典史官李钰为督修,因此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内容基本完善,资料较为翔实。然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因历经战乱,县无存书,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特遴选本县林头镇工于书法小楷的许业熙老先生按金陵图书馆藏书《含山县康熙志本修钞本》手抄,由于出自一人手笔,又未加以细校,讹误疏漏在所难免,且多处有未解之疑。
康熙《含山县志》按旧志体例编写,结构严谨,但文字艰深,语言晦涩,其序言及篇前小序为骈体文,成语典故较多,给断句及理解句意增添了难度,错漏之处,多采取理校、本校的方法予以解决,至于无法疏通者,暂付存疑。
作者介绍
赵灿
目录
含山县志序(赵灿)
再序
含山县志序(林搏云)
含山县志序(吴自立)
含山县志序(许畅)
重修含山县志序后序(唐廷伯)
朱志原序(朱长泰)
牟志原序(胡松)
修志姓氏
旧修含志姓氏
凡例
旧志目录
卷第一 图考
卷第二 建置沿革
卷第三 星野
卷第四 疆域
卷第五 山川
卷第六 风俗
卷第七 城池
卷第八 户口
卷第九 田赋
卷第十 物产
卷第十一 职官
卷第十二 公署
卷第十三 学校
卷第十四 选举
卷第十五 祠祀
卷第十六 丘墓
卷第十七 古迹
卷第十八 名宦
卷第十九 人物
卷第二十 孝义
卷第二十一 列女
卷第二十二 侨寓
卷第二十三 仙释
卷第二十四 艺文 诗
卷第二十五 艺文 记
卷第二十六 艺文 序
卷第二十七 艺文 传
卷第二十八 艺文 颂
卷第二十九 艺文 赞
卷第三十 艺文 祭文
卷第三十一 艺文 碑文
卷第三十二 艺文 续编
点校后记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