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宗一 著 / 北方文艺出版社 / 2018年9月
本书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说不尽的金瓶梅》的增订本。作者在理论思辨的认知中国小说史沿革递嬗的基础上,努力廓清长期以来围绕着“金学”的迷雾。作者不被臧否两歧的评论所惑,亦不为菁芜交错的文本内涵所迷,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以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精细相结合的方法论,为读者提供一种阅读经典文本的思辨和越意识!本书始终贯穿作者还《金瓶梅》以尊严的理念。强调当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时,当我们呼唤文艺繁荣时,我们应当按新时代前进的步伐和趋势,为伟大的《金瓶梅》在文艺殿堂上争得崇高的地位。
版权信息
作者:宁宗一 著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版次:第1版
印次:2021年5月第2印
开本:1/32(880×1230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281
页数:381
定价:68.00
ISBN:9787531740629
丛书:
内容简介
还《金瓶梅》以尊严
从史里寻诗到俗世咀味
笑笑生没有辜负他的时代 而时代也没有忘却笑笑生
本书是作者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说不尽的金瓶梅》的增订本。作者在理论思辨的认知中国小说史沿革递嬗的基础上,努力廓清长期以来围绕着“金学”的迷雾。作者不被臧否两歧的评论所惑,亦不为菁芜交错的文本内涵所迷,而是始终保持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以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精细相结合的方法论,为读者提供一种阅读经典文本的思辨和越意识!本书始终贯穿作者还《金瓶梅》以尊严的理念。强调当我们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时,当我们呼唤文艺繁荣时,我们应当按新时代前进的步伐和趋势,为伟大的《金瓶梅》在文艺殿堂上争得崇高的地位。
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鲁迅评《金瓶梅》
在始终未尽超脱过古旧的中世纪传奇式的许多小说中,《金瓶梅》实是一部可诧异的伟大的写实小说。——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作者介绍
宁宗一,籍贯北京,南开大学工作。1950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54年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国文学史教学与研究,期间曾任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文系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87年奉命参与组建东方艺术系。不久即聘任为教授,任系学术委员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他长期探索文学史与审美化心灵史的关系,对小说与戏曲的异质同构亦有所感悟。主要作品有《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探艺录》《宁宗一讲金瓶梅》《金瓶梅可以这样读》等。
目录
序 / 盛洪
绪 论
史里寻诗到俗世咀味——明代小说审美意识的演变
还《金瓶梅》以尊严
“伟大也要有人懂”——重读《金瓶梅》断想
论《金瓶梅词话》的原创性
审美价值论
《金瓶梅》:小说史的一半
一个顺向的考察
一个逆向的考察
镜子和风俗画
《金瓶梅》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
化丑为美
人原本是杂色的
追魂摄魄白描入骨
《金瓶梅》的品性
回避不开的一个话题:比较中的“性”描写
《金瓶梅》“二律背反”
《金瓶梅》的正题和反题
《金瓶梅》的价值取向
艺术的和非艺术的
“金学”建构
回归文本:21世纪《金瓶梅》研究走势臆测
《金瓶梅》研究方法论刍议
《金瓶梅》评点的新范式
整合与发现:21世纪
《金瓶梅》研究的新起点
换个视角去观照《金瓶梅》
《金瓶梅》呼唤对它审美
一部经典小说的历史命运
典型人物论
情欲、权势欲和占有欲
构成性格、人性发展的杠杆:西门庆
用罪恶证明自己存在的潘金莲
渴望走出阴影,却始终走不进阳光的李瓶儿
临下骄、事上谄的庞春梅
符合封建规范的贤德女人——吴月娘
社会的毒瘤,人性的腐蚀剂,前无古人的帮闲——应伯爵
余话
反思:我的《金瓶梅》阅读史
附录
作者 · 书名 · 争议
《金瓶梅》研究的“伪考证”现象应尽快收场
编后絮语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