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重光 著 / 商务印书馆 / 2009年6月
该书系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分为三部分,上篇,僧官制度;中篇,寺院经济;下篇,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该书是佛学院重要教材和参考资料,也适合佛教史专业师生阅读。作者谢重光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社会史、东南区域民族与族群历史文化、唐宋史等。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谢重光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9年6月
版次:第1版
印次:2015年5月第2印
开本:1/32(880×1230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
页数:526
定价:49.00
ISBN:9787100059084
丛书: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该书系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佛教僧官制度和社会生活。分为三部分,上篇,僧官制度;中篇,寺院经济;下篇,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该书是佛学院重要教材和参考资料,也适合佛教史专业师生阅读。作者谢重光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佛教社会史、东南区域民族与族群历史文化、唐宋史等。
|作者介绍|
谢重光,历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佛教社会史、东南区域民族与族群历史文化、唐宋史、闽台文化等。已出版学术专著19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1993年获得国务院有重大贡献的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津贴。
|目录|
上篇: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的产生
一 晋、十六国佛教势力的迅速发展
二 僧团统制制度的酝酿
三 僧官制度的产生
南朝的僧官制度
一 中央和地方僧官
二 基层僧官
三 尼僧僧官和白衣僧正
(一)尼僧僧官
(二)白衣僧正
四 僧官的铨选、任免和俸秩
(一)铨选
(二)任免
(三)俸秩
五 僧官的政绩与流弊
(一)政绩
(二)流弊
北朝的僧官制度
一 统辖庞大教团的北魏僧署昭玄寺
(一)空前庞大的北魏教团
(二)从监福曹到昭玄寺
(三)昭玄寺及其下属机构的僧官系统
(四)昭玄寺的巨大权力
二 北魏僧官的素质与后期僧官的弊政
(一)北魏僧官的素质
(二)后期僧官的弊政
三 东魏北齐僧官制度的变迁
(一)僧官员额的扩充
(二)僧官窳滥与腐化风气的盛行
(三)“断事沙门”与北齐统治者肃正教团的努力
四 西魏北周的僧官制度改革
隋唐的僧官制度
一 隋文帝对魏、齐僧官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二 隋炀帝开创的监寺制度
三 唐高祖时的僧官十大德
四 唐太宗以降的僧尼统制制度
(一)僧尼辖属机构的沿革
(二)各机构僧尼统制职能的分析
五 安史之乱后僧官系统的重建
吐蕃占领期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僧官制度
一 吐蕃占领期的僧官系统
(一) 前段:沿袭中原制度
(二) 后段:吐蕃特色的新体系
二 归义军时期的僧官系统
三 都司的机构设置与都僧统、都教授职权及其运转机制
四 敦煌僧官的世俗化倾向
(一) 僧官依附世俗官府,沦为释吏
(二) 僧官活动重点转向经济事务
中篇:寺院经济
晋一唐时期的寺院庄园经济
一 寺院的产业结构
二 寺院劳动者的身份地位
三 寺院地主的性质
四 唐中叶前的典型寺院庄园
五 唐中叶后寺院庄园的变化
晋一唐寺院的园圃种植业
一 晋一唐寺院园圃种植业之盛
二 寺院园圃种植业繁盛的原因
三 寺院园圃种植业的类型及其在寺院经济中的地位:
四 寺院园圃种植业对社会的贡献
晋一唐寺院的商业和借贷业
一 寺院商业活动的兴起和发展
二 商业经营的主要内容
(一) 寺院田园、畜牧之出产
(二) 药物
(三) 珠宝、服玩等奢侈品
(四) 经、像等宗教用品
三 庙市的形成和寺院在庙市中的种种经营
四 借贷业和存钱业
(一) 举贷
(二) 质举
五 寺院商业、借贷业的特点和作用
净人及其在寺院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佛教经律中所见之净人
二 晋至唐中叶寺院实际生活中的净入
三 净人的消蜕及其揭示的社会变化
怀海教规改革与禅宗对南方山区的开发
一 怀海教规改革的历史背景
(一) 唐中叶前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二) 朝廷和士大夫的限佛和反佛潮流
(三) 教规改革:禅宗从自发适应社会转变为自觉适应社会
二 怀海佛教改革的基本内容
三 怀海佛教改革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
四 怀海佛教改革后禅宗僧侣对南方山区的开发
麴氏高昌的寺院经济
一 寺院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来源
二 寺院经济的经营门类和方式
三 寺院、僧尼的赋役负担
(一)租
(二)地税
(三)大小调
(四)役
(五)称价钱、臧钱、陆升敛
(六)僧俗负担之轻重
四 寺院经济高度发展的原因
五 余论
吐蕃时期与归义军时期的沙州寺院经济
一 寺院、僧尼及寺院依附人口数的变迁
(一)吐蕃时期
(二)归义军张氏时期
(三)归义军曹氏时期
二 寺院借贷业的活跃及其特点
(一)剥削对象
(二)剥削率
(三)借贷制度和管理办法
三 沙州的僧尼私有经济
(一)僧侣地主的私有经济
(二)普通僧众的私有经济
(三)僧尼私有经济与寺院集体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下篇: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关系
汉唐佛教特权的盛衰
一 佛教特权的确立
二 东晋南北朝王权与教权的长期斗争
(一)僧尼礼敬君亲问题
(二)僧尼罪过的处理问题
(三)度僧权和复除赋役问题
三 唐中叶后佛教特权的衰落
(一)僧尼礼拜君亲问题的解决
(二)教团法律特权的终结
(三)寺院、僧尼免赋役特权的削弱
四 佛教特权衰落的基本原因
晋—唐时期士族与寺院的关系
一 寺院兴盛与士族世代崇佛密切相关
二 僧侣地主的生活方式打上了士族烙印
三 寺院经济仿效士族庄园模式
四 唐中叶后寺院内部的巨变源于士族的式微
唐代佛教政策简论
一 唐太宗的佛教政策
二 太宗之后佛教政策的演变
三 唐代佛教政策的时代特征和成败得失
中古佛教寺院为社会文化中心说
一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心
二 活跃的学术论坛 多效能的教育阵地
三 文化交流的桥梁 发明创造的温床
四 佛教神权的代表 精神统治的中心
唐宋时期福建的民俗佛教——以闽西定光佛信仰为中心
一 唐宋福建民俗佛教概况
二 闽西定光佛的身世
三 闽西定光佛宗教属性辨析
四 闽西定光佛信仰的形成与传播
五 由定光佛信仰衍化的主要民俗活动
六 结语
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