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平 著 / 九州出版社 / 2020年11月
从内在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做一个初步的观察,在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自身困境的同时,也试图说明,这样一种法治的发展,可能为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进而深化我们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及其政治和法律进程的理解。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梁治平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32(787×1092mm)
装帧:精装
字数(千字):190
页数:298
定价:58.00
ISBN:9787510894046
丛书:
|内容简介|
法治,关涉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与命运
近二十年来讨论中国法治议题极具理性和建设性的文本
梁治平,当代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法学家之一,以一种长时段的历史眼光,试图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味着什么,是否可能,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可能的?
“法治”为什么会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成为重要政治议题?
“法治”议题的提出和强化,在当时和今天是为了应对什么挑战,解决什么问题?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的法治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它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应该怎么认识和评估这场持续不断而且不断升温的运动?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究竟是什么意思?
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从某种外部立场出发,用外部世界的或教条主义的标准去衡量中国社会的变化;而是从中国现实出发,由社会行动者自己提出的主张入手,通过梳理相关观念、思想、理论和实践的脉络,发现这些主张内在的理路,揭示其中隐藏的紧张,进而深化我们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及其政治和法律进程的理解。
文明的再生,秩序的重建,必定是一个再续传统、综合诸端、求取中道的过程,一个包容万有、协和万象的“和”的过程。
|作者介绍|
梁治平,生于“大跃进”之年,上学于“文革”之中,后入工厂习艺凡三年。1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从此以读书、教书、著书为务。研究多围绕法律史、法律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的法律与社会展开。
|目录|
法律的信和信仰(代序)
论法治与德治——对当代中国法治运动的一个内在观察
上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可能?
一 法治运动之发展阶段
二 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三 为什么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如何可能?
下篇 文明史视野中的德治和法治
一 德治
二 法治
三 礼法秩序的解体
四 既往治理模式
五 当代德治的三个主题
六 文明三波
法治: 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构——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一个内在观察
一 “法治”,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内在视角”
二 法治的两种概念
实质性的法治概念
程序性的法治概念
本文采用的分析性概念
三 移植的法治?
清末的法律改革
历史的断裂与重续
四 传统与现代性
作为一种规则体系的法律
传统的延续和演变
文化变迁
五 国家悖论
法律为国家所用
引入社会之维
六 法治的正当性
民主的法治
法治的民主
七 结语: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建
从礼治到法治
走出名义法治的困境
申冤与维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建构法治秩序
立法何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观察
在中国,法律是什么?——以《劳动合同法》为中心展开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