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永琇 著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17年6月
卢永琇著的这本《老天津文物与收藏》生动讲述了当年天津文物集藏与收藏家的故事,尤其揭秘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国宝,其不凡的身世,流传的传奇经历,以及徐世章、周叔弢等著名收藏家化私为公、捐献国宝的感人故事。
|版权信息|
作者:卢永琇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6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16(787×1092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350
页数:200
定价:68.00
ISBN:9787201116099
丛书:天津旧事丛书
|内容简介|
天津城市的近代历史文化,繁盛而多元,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文物收藏乃蔚为著者。当时的天津是北方重要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因近临北京,有外国租界的庇护,吸引了大批皇室贵胄、下野军阀政要、富商巨贾与文人雅士寓居于此。学识、金钱和闲暇,促使他们不断搜求古物文玩。20世纪初叶,近代考古学兴起,各地不断有大宗文物出土,天津涌现出一大批收藏家,形成了传世文物汇集、国宝珍品荟萃、收藏名家辈出的盛况。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收藏大家无私捐献,使很多国宝级文物留藏天津,奠定了天津博物馆在全国的较高地位。
清末民国时期的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文物收藏重镇,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收藏家,他们有钱有闲有学识有眼力,使天津幸运地聚集了大量珍贵的传世文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天津出现两次文物捐献高潮,周书弢、徐世章、张叔诚、王襄等大收藏家,将他们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现在天津博物馆的很多国宝级文物,就是这些收藏大家的无私捐献。
卢永琇著的这本《老天津文物与收藏》生动讲述了当年天津文物集藏与收藏家的故事,尤其揭秘了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国宝,其不凡的身世,流传的传奇经历,以及徐世章、周叔弢等著名收藏家化私为公、捐献国宝的感人故事。本书兼具知识性和可读性,对宣传天津历史、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书插配历史及文物图片约200幅,内容分为六个栏目:
一、大名鼎鼎的收藏家;
二、名人与收藏;
三、镇馆之宝;
四、国宝留津记;
五、藏书家;
六、收藏轶事与传奇。
时间跨度为晚清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别故事的时间延展到八九十年代。
本书为“天津旧事丛书”,入选天津市“三大工程”重点图书。
|作者介绍|
卢永琇,文博专家,现任天津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从事文物征集、鉴定与研究近三十年,对天津地区文物收藏的历史有深入研究。在多家出版社出版过著作,如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文物鉴定指南》, 199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徐世章先生捐献文物精品集》,2005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天津博物馆文物精华》,201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西部美术考古》等。所著《大美中国》(“博物馆里的中国”丛书)获2017年中国出版政府奖。
|目录|
前言:天津文物收藏述略
大名鼎鼎的收藏家
清代最后一位鉴藏大家安岐
收藏大家周叔弢
甲骨文的发现者之一王襄
国宝收藏大家张叔诚
近代私家藏砚第一人——徐世章
名人与收藏
翰林总统徐世昌的金石收藏
“宣炉王”吴颂平收藏的宝物
杨石先捐献明代宝墨
夏山楼主韩慎先鉴定文物的“法眼”
李叔同在天津的几件文物
镇馆之宝的由来
存世仅三件的西周铜禁
徐世昌收藏的国宝——西周太保鼎
张氏父子捐献的青铜宝器——西周克镈
流传有序的法书珍宝——唐摹本王羲之《寒切帖》
国内仅存的清朝功臣像
徐世章收藏的石鼓文砚
乾隆皇帝的宝葫芦
国宝留津记
发大水冲出的战国楚王鼎
险些流失海外的明青花盘
高价留国宝——玉壶春瓶
电解炉前捡回的文物——西汉平都犁斛
《鲜于璜碑》——天津出土的[zui]完整汉碑
声东击西买来的远古文物——红山文化玉猪龙
藏书往事
四世翰林,藏书旧家——天津静海励守谦
私家藏志巨擘任凤苞
藏书大家周叔弢
罗振玉在天津与敦煌遗书之缘
收藏家罗振玉在津的住所和书斋
清大库档案收藏在天津
收藏逸闻
金编钟天津历险记
罗振玉在天津收藏甲骨
书法家孟广慧、李鹤年天价买甲骨
陈邦怀再遇商玉板
罗振玉与天津收藏界的交往
徐世章收藏的战国铜镜范
天津与故宫的文物之缘
天津文物里的“三国”
何启君——从八路军战士到文物捐献者
参考资料
后记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