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劳佛尔 著,叶胜男、郑晨 译 / 2014年12月 / 西泠印社出版社
本书主要介绍源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的中国“篮子”艺术。能看到武术造型各异、有着精美提手的花篮, 带锁扣的野餐篮子, 妇女们外出盛放各类用具的旅行箱等。
备注:全新,有瑕疵,封面与内页颠倒。
中国篮子 版权信息
作者:[德]劳佛尔 著,叶胜男、郑晨 译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
开本:1/16(889×1194mm)
装帧:软精装
页数:88
定价:90.00
ISBN:9787550810693
丛书:
中国篮子 内容简介
原书首版于1925年,由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出版
本书按照原书版式重新出版,并以中英文对照形式编排
本书可为设计师、工艺师以及艺术系的学子们提供一些参考
《中国篮子》是德裔美国汉学家劳佛尔对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研究编著,全书使用了38幅图文介绍了中国的竹编篮篓工艺,1925年由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出版。
贝特霍尔德·劳佛尔,德国出生的犹太人,美国东方学家,汉学家,1898年移民美国,通晓汉语、日语、藏语。1934年死于芝加哥。劳佛尔深爱中国文化,上世纪初曾多次来华考察,并对中国的玉器、瓷器、牙雕和版楼都有研究。1925年,他编著的《中国篮子》在当时被归入"设计人类学"的范畴。中国传统生活中,竹工艺一向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的竹子产量,占世界**,到处都可生长的竹子,在乡下民间俯拾皆是的材料,从以前就被制作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具篮子、建筑及生活用品。时过一个世纪,我们对"物质生活的美学的探究"这一课题的兴趣才刚刚苏醒。
《中国篮子》按照原书版式重新出版,目的是藉此向原作者致敬,并希望当代工艺及设计领域能从传统工艺中汲取养分,找到审美的源头,赋予工艺创新设计新的生命。
中国篮子 作者介绍
贝特霍尔德·劳佛尔(Berthold Laufer),德国出生的犹太人,美国东方学家,汉学家,1898年移民美国,通晓汉语、日语、藏语。1934年死于芝加哥。劳佛尔深爱中国文化,上世纪初曾多次来华考察,并对中国的玉器、瓷器、牙雕和版楼都有研究。
叶胜男
郑晨
中国篮子 目录
……
中国篮子 节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