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为安全计,在购物车下单后,付款可移步淘宝店#万古书店#,售后更保障!
图书分类
秦汉人物论稿(王子今)
❤ 收藏

秦汉人物论稿(王子今)

王子今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7
平装
16开
-

王子今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1年7月

这部书稿作为“秦史人物”研究论著,各篇并不整齐,有的以一位历史人物为对象,有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两篇或者多篇分述;有的两位历史人物合篇讨论;有的则论说对象为多位历史人物甚或一个人物组合。 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

128.00
¥101.10
¥101.10
¥101.10
重量:1.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参数
  • 作者:王子今 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1-7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丛书:-
商品描述

王子今 著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21年7月

这部书稿作为“秦史人物”研究论著,各篇并不整齐,有的以一位历史人物为对象,有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两篇或者多篇分述;有的两位历史人物合篇讨论;有的则论说对象为多位历史人物甚或一个人物组合。 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



秦汉人物论稿   |版权信息


作者:王子今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次

开本:1/16(710×1000mm)

装帧:平装

页数:358

定价:128.00

ISBN:9787520385282

丛书:



秦汉人物论稿   |内容简介


这部书稿作为“秦史人物”研究论著,各篇并不整齐,有的以一位历史人物为对象,有的一位历史人物以两篇或者多篇分述;有的两位历史人物合篇讨论;有的则论说对象为多位历史人物甚或一个人物组合。 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


商鞅、宣太后、甘罗、白起、郑国、吕不韦、秦始皇、李斯、乌氏倮、巴寡妇清、赵佗、商山四皓等在秦史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秦史人物论稿》以作者对于以上秦史人物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这些对秦史进程形成影响的历史人物的分析,深化对秦史与秦文化的认识。理解这些人物的立场、思想、表现及其历史影响,对于多视角地考察秦史,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发现。而秦文化的风貌,也可以得到更具体、更生动的说明。



秦汉人物论稿   |作者介绍


王子今(1950-),男,河北武安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曾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鸿国讲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女子从军史》《中国盗墓史》《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称谓研究》《秦汉交通考古》《秦汉儿童的世界》《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插图秦汉儿童史》等学术专著40余种。



秦汉人物论稿   |目录


秦文公和史敦

  一 《秦记》的意义

  二 秦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

  三 史敦:第一位见诸史籍的秦国史官

  四 《秦记》叙述“从襄公开头”

  五 史敦与史官记梦制度

政论与史论:秦史政治人物的对话

  一 秦穆公与由余的对话:“自上圣黄帝”“及其后世”

  二 秦孝公与卫鞅的对话:“三代不同礼而王”

  三 秦昭襄王与范雎的对话:“五帝之圣”、“三王之仁”、“五伯之贤”

  四 范雎与蔡泽的对话:“商君、吴起、大夫种”

  五 秦王政神交韩非:“见《孤愤》、《五蠹》之书”

  六 秦人对历史的记录与温习

商鞅及其“垦草”建议

  一 《商君书·垦令》的意义

  二 “垦草”动员与秦国经济进步

  三 “近咸阳”诸水“尽得比山川祠”

  四 秦地国土资源开发

  五 “垦草”成功与秦的扩张

关于商君“强国弱民”理念

  一 “秦用商君,富国强兵”

  二 《商君书》“国强民弱”政治公式

  三 “法大用,秦人治”

  四 关于商君“刻薄”

秦孝公与商鞅的合作及定都咸阳决策

  一 秦都的转移:由林牧而农耕的进步

  二 自雍徙都咸阳:从农耕区的边缘到农耕区的中心

  三 始都咸阳与新的生态地理条件及经济地理形势

秦武公与秦“力士”

  一 “武王有力好戏”

  二 早期“力士”故事与“秦之力人”

  三 秦史“三力”及相关现象

  四 “力士”地位与秦文化“尚力”风格

  五 “扛鼎”、“举鼎”竞技表演

  六 秦“尚力”传统在汉代社会的遗存

  七 秦人对“力士”及“尚力”倾向的思考

  八 关于“小人尚力”、“小人绝力”

宣太后的历史表演与秦史的宣太后时代

  一 中国史的英雄时代

  二 历史为宣太后提供的舞台

  三 宣太后的政治成功

  四 “昭襄业帝”的历史条件

  五 宣太后的“通”与“乱”与秦楚风俗史背景

扁鹊“来入咸阳”“为小儿医”

  一 扁鹊“随俗为变”,“即为小儿医”

  二 秦简《日书》“生子”健康状况预言

  三 关于“秦人爱小儿”

甘罗“年十二”“为上卿”

  一 《战国策》《史记》甘罗事迹记述

  二 甘罗故事疑议

  三 “甘、奇显用,年乖强仕”

  四 “甘罗之悟吕不韦,张辟疆之觉平、勃,皆以十二龄”

  五 甘罗“声称后世”

  六 关于“甘罗相秦”

“秦项橐”七岁为圣人师

  一 孔子曰“后生可畏”

  二 《战国策》《史记》“项橐”故事

  三 “项託使婴儿矜”

  四 “项橐、颜回”“万流仰镜”

  五 “项橐”“秦人”疑议

白起与长平之战

  一 白起的时代:“海内争于战功”,“务在强兵并敌”

  二 上将军白起

  三 决战长平

  四 “长平之坑”

  五 长平之战的历史记录

  六 杜邮悲剧

  七 长平的痛苦记忆与白起的历史形象

  八 长平追忆与白起纪念

  九 头颅山·白起台

  十 《白起论》反思

郑国与“郑国渠”

  一 “郑国开渠利秦”

  二 郑国渠:“郑国”的纪念

  三 “郑国间秦”行为与“郑国渠”的工程史意义

嫪毐与“毐国”太原郡

  一 嫪毒,士之无行者

  二 “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毒国”

  三 “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

  四 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

  五 “高皇帝居晋阳”

  六 代王“都晋阳”

  七 汉文帝“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

吕不韦及其封君河南

  一 吕不韦出身及其以财富影响政治进程的成功

  二 桃色污点与历史形象

  三 阳翟·濮阳·河南雒阳:商人吕不韦的人生轨迹

  四 吕不韦“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五 “吕母冢”遗恨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一 《吕氏春秋》的学术品级和不韦的文化贡献

  二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三 《吕氏春秋》的社会福利意识

  四 以“忠义”为品式

  五 “小忠”、“大忠”和“至忠”

  六 先王之教,莫显于“忠”

  七 “不忠,罪及其宗”

  八 《吕氏春秋》中技术之学的知识精华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一 “定于一”:战国时期社会的共同理想

  二 秦始皇在统一进程中的作用

 三 改诸侯置郡县

  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五 秦始皇统一的技术因素

  六 秦始皇统一成就与秦文化的开放性格

  七 秦始皇统一事业的历史评价

“皇帝”制度:秦始皇的政治发明

  一 “既并天下而帝”

  二 “议帝号”的政治讨论

  三 秦昭襄王“西帝”故事

  四 战争合法性宣传:“义兵”

  五 执政合法性宣传:“圣德”

  六 “黔首”的态度:“天下无异意”

  七 “宗庙”权威:益阳兔子山秦二世诏子婴“宜王如故”

  八 帝权的败落:“宜为王如故”

乌氏倮、巴寡妇清“名显天下”

  一 “鄙人牧长”和“穷乡寡妇”

  二 “秦皇帝礼巴寡妇清事”与“秦风”的关系

  三 吕不韦的政策还是“秦始皇的本意”

《货殖列传》所见成功秦商

  一 “秦破赵,迁卓氏”

  二 “山东迁虏”程郑

  三 宣曲任氏

  四 因“塞之斥”致富的桥姚

  五 无盐氏及“关中富商大贾”

班壹“致马牛羊数千群”

  一  班氏之先

  二  “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

  三  班壹“以财雄边”

  四  北方多以“壹”为字

李斯与“焚书坑儒”

  一  “丞相李斯”的焚书建议

  二  “秦焚书”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评价

  三  “坑儒”辨疑

  四  “焚坑”非“一时间事”

徐市东渡的历史记忆

  一  徐市“入海求仙人”

  二  徐市“止王不来”

  三  徐市行迹与中国文化与“倭”的联系

  四  “千童”与“徐山”

赵佗与龙川秦城

  一  赵佗乘龙川而跨南越

  二  龙川:赵佗的据点,北人的通路

  三  赵佗龙川秦城规划

  四  汉代南北交通的枢纽

  五  龙川军事交通地位的其他史证

“四皓”“避秦商山”

  一  “四皓”事迹原始

  二  “商山四皓”的出现

  三  “四皓”表演与张良的文化立场

  四  “紫芝”象征

  五  黄老之学的短暂主导和道家行政参与的尝试

  六  “四皓”在道教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孔鲋:“秦非吾友”

  一  “陈涉博士”孔鲋

  二  《古今人表》中孔鲋的等序

  三  孔鲋“秦”、“楚”职任

  四  孔鲋之死

  五  孔鲋:“吾为无用之学”

  六  “秦非吾友”的文化传统分析

后记



秦汉人物论稿   |节选







END

新书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