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栋 著 / 三秦出版社 / 2007年3月
陕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偏北,跨黄河中游和长江支流的汉江、嘉陵江上游。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半坡人历经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标志着古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到鼎盛的历程。自北宋开始,虽然经济重心转移,国都东迁,但此地仍为西北政治、经济、文化重地。《陕西社会经济史》具体探讨了此地两千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田培栋 著
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3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32(850×1168mm)
装帧:精装
字数(千字):532
页数:896
定价:45.00
ISBN:9787806289778
丛书:
|内容简介|
陕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偏北,跨黄河中游和长江支流的汉江、嘉陵江上游。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半坡人历经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标志着古代中华民族的起源、发展到鼎盛的历程。自北宋开始,虽然经济重心转移,国都东迁,但此地仍为西北政治、经济、文化重地。《陕西社会经济史》具体探讨了此地两千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作者介绍|
田培栋,陕西富平县人。195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南京郑和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一、二届理事、《中国经济通史-明史卷》编委。多年以来从事明清史教学工作。专著有《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明清时代陕西社会经济史》、《陕西通史·经济卷》、《陕西商帮》。主要论文有《明初耕地数额考察》、《明代人口变动的考察》、《论明代的“永不起科”政策》、《明代海外贸易研究》、《明代的交通》、《明代后期山陕东林党人的反腐朽斗争》、《李自成的“追赃助饷”政策》等。
|目录|
概论
一、陕西社会经济在历史上的领先地位
二、陕西为全国及近邻省份提供的商品
三、陕西商帮在全国商业交往中的地位
四、陕西人民为巩固西北边防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物资
上编 西周至元朝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西周陕西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第一节 关中农业的兴盛
一、生产工具
二、土地的利用
三、栽培技术的发展
四、施肥、除虫方法的应用
第二节 手工业的发展
一、青铜工艺
二、漆器工艺
三、制陶业
四、纺织业
五、玉器工艺
六、骨器制造
七、制车
第三节 商业交换范围逐渐扩大
一、货币
二、市场
第二章 春秋战国山西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的过渡
第一节 农业中牛耕和铁器的使用
一、牛耕和铁器的使用
二、耕地面积的扩大
三、水利工程的修建
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五、粮食产量的提高
第二节 冶铁业的发展
一、铁器和青铜器制造业
二、陶器制造业
三、其他手工业
第三节 商业、货币和城市经济的发达
一、商业交换的频繁
二、货币的流通
三、城市面貌
第三章 秦汉山西封建制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一节 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和农业发展
一、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
二、水利建设
三、园艺种植
四、畜牧业的发展
第二节 手工制造业的发展
一、铁器制造业
二、铸铜制造业
三、纺织手工业
四、制陶手工业
五、植物纤维纸的出现
第三节 商业、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关中的交通
二、长安的商业
三、对外贸易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陕西社会经济的残破
第一节 农业生产的下降
一、战乱破坏
二、“五胡”涌入
三、王猛劝课农桑
第二节 手工业的凋敝
一、官府手工业随政权浮沉
二、民间丝织业
三、矿冶铸造业
第三节 商业的衰退
一、谷布充儿通货
二、前秦、北周的商贸
第五章 隋唐陕西社会经济的繁荣
第一节 关中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一、粮食生产
二、桑麻生产
三、果树、蔬菜的栽培
第二节 官私手工业的兴盛
一、纺织、印染业
二、采矿与金银制作业
三、陶瓷器制作业
四、碾硙工业
五、石料加工业
第三节 长安商业的繁荣
一、关中的交通
二、城市商业的繁荣
三、长安的对外贸易
第四节 关中人民沉重的赋役负担
一、关中人民负担的赋税
二、关中人民负担的徭役
第六章 宋元陕西社会经济的再度衰落
第一节 农业的恢复与破坏
一、农业的恢复
二、粮食的增产
三、户口的增长
四、陕西经济的破坏
第二节 手工业的恢复与萎缩
一、矿业的开采和冶炼
二、瓷器制造业
三、伐木和造船业
四、其他手工业的发展
第三节 商业的复苏和不景气
一、关辅商业
二、陕北商贸活跃
三、金、元商贸略貌
第四节 战乱对陕西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大规模征兵
二、输送兵饷
中编 明清时期陕西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章 明清时期陕北社会经济的破坏
第一节 陕北的人口
第二节 陕北的封建土地制度
附录:陕北(杨家沟马家)大地主
第三节 陕北的林木
第四节 陕北的农业
附录:陕北边外垦荒始末
第五节 陕北的手工业
第六节 延长县石油的开采
第七节 陕北的商业
第八节第 陕北社会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一、鞑靼各部贵族对陕北的掠夺
二、繁重的赋役
三、堡寨墩台的兴筑
四、天灾仍频
第九节 陕北社会经济落后的教训
第二章 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
第一节 关中人口的消长
一、洪武至万历六年的人口
二、万历至康熙时期的人口
三、康熙至咸丰时期的人口
四、同治元年至宣统时期的人口
五、关中人口减少原因的分析
第二节 关中地区的封建土地制度
第三节 关中地区的农业
一、耕地面积的考察
二、关中地区的水利建设
附录:王恕《增修龙首通济二渠记》
三、关中地区粮食的生产
四、关中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
五、明中期以后关中地区农业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关中地区的手工业
一、明朝及清朝前期关中地区的手工业
二、近代关中地区的手工业
三、关中地区的手工业不发达的原因
第五节 关中地区煤矿的开采
第六节 关中地区的商业
一、过境商品的贸易
二、邻省进入本省的货物
三、本省输出邻省的货物
四、关中各县之间的商品贸易
五、关中商业不发达的原因
第三章 明清时期陕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 陕南地区的人口
第二节 陕南地区的封建土地制度
附录:1927~1932年陕南各阶级占有土地的情况调查
第三节 陕南地区的农业
一、粮食生产
二、水利灌溉
三、经济作物的种植
第四节 陕南地区的特产
第五节 陕南地区的手工业
造纸业
冶铁业
淘金业
木材、木炭业
木耳、香菇业
纺织业
其他手工业
第六节 陕南地区的商业
一、陕南地区的交通
二、陕南地区商业的逐渐繁荣
三、陕南各县特产的贸易额
第四章 清代秦巴山区“老林”的乱伐滥砍及其严重后果
第一节 木商采伐出卖木材、劈柴
第二节 移民垦荒烧林
第三节 工场手工业大量消耗木材
第四节 “老林”破坏后的直接后果
一、粮食减产
二、手工工场的衰落
三、破坏生态,大量水土流失
第五节 沉重的教训
下编 明清时期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陕西商帮
第一章 明前期陕西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陕西商帮的产生
第二节 陕西商帮的发展与壮大
第二章 陕西盐商在扬州的活动
第一节 陕西“边商”、“内商”在扬州的盐业经营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以泾阳、三原人为中心的在扬州的陕西盐商
第三节 陕西盐商在扬州精心培育后辈
第四节 陕西盐商在扬州的衰落与清代的经营
第三章 陕西商人在四川的活动
第一节 盐业经营
第二节 茶业经营
第三节 金融业经营
第四节 其他行业的经营
第五节 关中各县“川客”分布的情况
第六节 清末陕西商人在四川经济势力的衰落
第四章 陕西商人在西北地区的商业经营
第一节 毛皮业经营
第二节 水烟业经营
第三节 棉布业经营
第四节 茶业经营
第五节 药材业经营
第五章 陕西商人在本省境内的活动
第一节 粮食业的经营
第二节 典当业的经营
第三节 药材业的经营
第四节 布匹、棉花业的经营
第五节 本省几个商业城市的兴起
第六章 陕西商人对其他行业的经营
第一节 陕西的钱商
第二节 明清时期陕西的木材商
第七章 陕西商人的资本出路及其被劫掠
第一节 明代陕西盐商的资本出路与明末农民军的“追赃助饷”政策
第二节 清代陕西商人的资本出路与回民起义
第八章 陕西商人的活动范围及其经商特点
第一节 明清时期陕西商人的活动范围
第二节 陕西商人的特点
第九章 陕西商人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附录:田培栋《大庆关与朝邑商人》
结束语
附录:黄土与灌溉
大事年表
后记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