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 著 / 巴蜀书社 / 2011年9月
笔者致力于让这个“天下”变大的过程,本书则是一个深度的研究。
|版权信息|
作者:陈波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32(148×210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320
页数:396
定价:28.00
ISBN:9787807528319
丛书:
|内容简介|
《山水之间》的作者陈波曾经玄想,如果汉语人类学确然无疑是中国人类学的第一阶段的话,第二阶段就是英语人类学。我们将继承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遗产,接过“英语角逐”的火炬,用他们的方式去理解去思考,开展田野工作,撰写田野民族志。当他来到洛曲米人中,面对他们的多语体系,作者深感悲哀。这不是个人的命运,这是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天下”的命运。当华语被湮灭了,英语独盛。其他那些丰富的异域语言和文字呢?那些语言背后繁花锦簇的异域文化和文明呢? 我们的天下可大可小,但是五个世纪依赖,我们的“天下”逐渐小于西人的“世界”,如今笔者致力于让这个“天下”变大的过程,本书则是一个深度的研究。
2008年夏,我在尼泊尔完成实地考察,并撰成《山水之间:尼泊尔洛域民族志》初稿。回国前,尼泊尔共和国教育与体育部次长拉瓦先生(LavaDeoAwasthi)曾邀请我在该部作一次报告。由于对听众的知识背景没有把握,且我觉得当时思考不成熟,便婉辞了拉瓦先生的邀请。回国后,我对相关材料进一步思考、整理和翻译,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分别在泰国“亚洲学者”年会、中国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厦门“历史人类学”会议、成都市三圣乡“跨社会体系”会议、北京大学“西南人类学十年”会议等场合讲过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陈波,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2005-2006年前往美国访问,并在北卡大学东亚系、杜克大学人类学系授课。2007-2008年在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区实地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文明/文化的历史人类学、亲属制度、民族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和学术史等。
|目录|
导言 中国人类学域外民族志
一 反思
二 域外民族志
(一)他者
(二)跨域比较
三 相关研究综述
(一)洛域人及洛域研究
(二)一妻多夫制研究批判
四 本书的研究路径
第一章 域、域人及其他
一 域论
二 朝觐山洞的体验
三 一名医生的经历
四 地理
五 人体、方位与域
(一)丧仪方位
(二)格细仪式的方位
六 关于域人类学的评论
第二章 房屋与时间
一 房屋
(一)有房必有塔觉
(二)房屋的布局
二 时间
(一)一年中的节庆和礼仪
(二)逐日记录
(三)不同年份的组织
第三章 嘎域文化史
一 洛曲米
二 域人为何塑阿妈阿爸像
三 域的形成传说
四 宗脉
五 王宫及其主人
六 舍沃盎嘎的人生
七 王宫的女主人
八 家中的故事
九 王宫却康与嘎寺辊康
十 王宫与嘎寺关系的转变
第四章 脉系
一 域人
二 洛域的宾家理论
三 洛域的通婚理论
四 继嗣
五 经济伦理
六 乡域法庭
七 压加
八 离婚
九 偷女人
十 艰难的历程
十一 年幼的女继承人
十二 贱名
十三 脉系思想作为历史意识
十四 舍沃欧珠家的谱系
十五 洛域王系
十六 一种解释
第五章 巴拉雪
第六章 空间、食物与睡床
一 朱古之下
二 僧尼共处
三 厨房里
四 外来者的睡床
五 野餐
六 家庭旅馆
七 年祭中的座位
八 仪式空间的性别
第七章 情感、命运与脏话
一 喇嘛保布
二 舍沃拉巴
三 闲谈见真
(一)再婚
(二)动心
(三)命在他手
(四)脾气
(五)欢笑
四 一妻多夫家庭
五 “脏话”
第八章 域再生仪
一 抱着孩子喂奶举行婚礼
二 婚仪后当晚的故事
三 塔羌仪
(一)嘎域诺布
(二)鲁绕次仁曲珠
四 嘎域的曲果尔仪
五 域无性
六 肯嘎
七 乍域
八 苯域鲁绕
第九章 玛巴:可让渡思想的起源
一 招玛巴的过程
二 玛巴离婚与分家
三 舍沃桑珠的婚姻故事
四 白玛卓嘎
五 鲁绕的玛巴们
六 对玛巴的解释
第十章 脉系喇嘛与转世朱古
一 贵族的喇嘛世家
二 乍域的苯波喇嘛
三 宁玛巴
(一)梯日寺
(二)梯日喇嘛次仁白玛
(三)果芒喇嘛
四 一个中间性寺院
五 来世做你的朱古
六 没在“长成”的朱古
七 鲁绕喇嘛与朱古
(一)“贡巴”
(二)脉系转让
(三)小结
第十一章 灵魂往生
一 洛域普通人的理论
二 人脉与法嗣合一
三 转生为男:与萨迦喇嘛的谈话
四 小结
第十二章 拜山与崇水:双向的运动
一 南进
二 北拓
(一)基层治理
(二)域自治
(三)斗争
(四)旅游
三 山带水连
(一)经受不同的婚俗
(二)1854年的《沐录克因》
(三)尼泊尔现代法中一妻多夫的地位
尾声 遥远的目光
引用书目
后记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