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为安全计,在购物车下单后,付款可移步淘宝店#万古书店#,售后更保障!
图书分类
耙粪者自述:美国也是反腐败过来的
❤ 收藏

耙粪者自述:美国也是反腐败过来的

[美]林肯 · 斯蒂芬斯 著,朱晓 译注
海南出版社
2012-12
平装
16
--

[美]林肯 · 斯蒂芬斯 著,朱晓 译注 / 海南出版社 / 2012年12月

“耙粪者”指20世纪初期专门详细报导大企业(利益集团、现行秩序、托拉斯)弄权、政经界徇私舞弊事件的美国记者,这个名词于1906年出自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之口。《耙粪者自述》对美国一些市镇的市政腐败、警界腐败作了系列报道,书中节录了斯蒂芬斯到美国各地作耙粪调查的这一段,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也腐败,认识到美国也是反腐败过来的。

39.80
¥19.50
¥19.50
¥19.50
重量:1.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参数
  • 作者:[美]林肯 · 斯蒂芬斯 著,朱晓 译注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2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丛书:--
商品描述

[美]林肯 · 斯蒂芬斯 著,朱晓 译注 / 海南出版社 / 2012年12月

“耙粪者”指20世纪初期专门详细报导大企业(利益集团、现行秩序、托拉斯)弄权、政经界徇私舞弊事件的美国记者,这个名词于1906年出自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之口。《耙粪者自述》对美国一些市镇的市政腐败、警界腐败作了系列报道,书中节录了斯蒂芬斯到美国各地作耙粪调查的这一段,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也腐败,认识到美国也是反腐败过来的。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美]林肯 · 斯蒂芬斯 著,朱晓 译注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16(710×1000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253

页数:286

定价:36.80

ISBN:9787544347730

丛书:



|内容简介|


美国也是反腐败过来的

耙粪者muckrakers,指20世纪初期专门详细报导大企业(利益集团、现行秩序、托拉斯)弄权、政经界徇私舞弊事件的美国记者,这个名词于1906年出自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之口,他是转印自班扬(John Buyan)十七世纪的清教徒寓言《天路历程》。

耙粪者揭发的滥权不法涵盖面很广。劳森(Thomas W.Lawson)报导金融、保险业的操纵手法,如《疯狂的财政》(1905);菲利普斯(David Graham Philips)报导参议员的贪污不法,如《参议院的叛国》(1964年结集出版);亚当斯(Samuel Hopkins Adams)指导专利药品,如《美国大骗局》(1906);贝克(Ray Stannard Baker)指导种族歧视,如《跟着肤色走》(1908);小说家辛克莱(Upton Sinclair)的《丛林》(1906),对肉类包装业耸人听闻的内幕大加挞伐。

耙粪者曾在大选中发挥影响力,鼓舞大众支持通过联邦的纯净食品药物法案、肉类检验法案和赫本法案(Hepburn Act,铁路管理法案)。最重要的是,耙粪者们借义愤填膺、铁证如山的报导,引导美国大众步向社会改革和管理立法之途。

《耙粪者自述》对美国一些市镇的市政腐败、警界腐败作了系列报道,书中节录了斯蒂芬斯到美国各地作耙粪调查的这一段,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也腐败,认识到美国也是反腐败过来的。

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专门报导城市和各州政界的,著有《城市的耻辱》(1904)、《自治政府的挣扎》(1906),斯蒂芬斯的《自传》(1931)对于耙粪哲学有发人深省的阐释。——摘录自《大美百科全书》(外文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第19卷P376)



|作者介绍|


斯蒂芬斯(1866-1936),美国新闻记者、演说家、政治哲学家,是T·罗斯福总统所称的“耙粪者”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念书后,先后在莱比锡和巴黎随W·冯特和夏尔科学习心理学,确立厂实证论倾向。到1901年,他在纽约报界已工作9年,发现企业家为谋取特权而收买政治家的大量证据1901年任《麦克卢尔杂志》主编,开始发表有响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汇编成《城市的耻辱》(The Sharne of the Cities)一书(1906年)。

他在全国各地旅行时作了多次演讲,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提出问题而不是回答问题,用喜剧式的讽刺而不是用道义上的声讨,使听众得知公共事务中谋取私利的荒谬现象。墨西哥和俄国革命使他把注意力从改革转移到革命,1919年去彼得格勒旅行后,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写道:“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他那非正统的言论,使他在20年代失去了美国的听众。他继续在欧洲研究革命政治,成为移居国外的年轻人心目中一个近乎传奇式英雄的人物。1931年他的《自传》获得巨大成功;后来他曾支持过共产党的许多活动,但一直拒绝加入任何党派,也不信奉任何学说。


|译者|

朱晓



|目录|


从报纸到杂志

圣路易斯一个城市的里里外外

明尼阿波利斯的耻辱

我得大名待遇好了

圣路易斯的无耻

匹兹堡:揭开盖子的地狱

费城:泄气的民众

人之将死的大佬

芝加哥:改革榜样

纽约:好政府

科斯科布:艺术家的聚居地

美国的耻辱:密苏里州

伊利诺斯州:革新运动

威斯康星州与鲍勃·拉福莱特

罗德岛:优良而老派的美国种

俄亥俄州:两个城市一套托词

山丘上的城市

辛辛那提与大佬考克斯

一些论调:大买卖和特许生意

新泽西州:托拉斯的产地

泰迪·罗斯福当总统

总统在修面

本·林赛:年轻人的法官

耙自己的粪——小小心得

人寿保险

打造“美国杂志”

俄勒冈的木材诈骗案

旧金山:一个工党政府

将错就错何其难

洛杉矶和亚当夏娃的苹果

在华盛顿特区当自由撰稿人

重返华尔街

初出茅庐的记者们:以沃尔特·李普曼为例

成功的失败者

我在波士顿所耙的粪

“波士顿1915年规划”

主心骨和跟屁虫



|节选|







END

新书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