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主办,华东师大档案馆、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图像证史:大学史的可视化叙事暨《图说华东师大》出版研讨会”在华东师大普陀校区办公楼小礼堂举行。
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高校40余位大学校史研究专家和档案馆馆长,以及学校10余家职能部门和院系代表出席研讨会。
图像证史,尝试大学校史传播新方法
校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专门为《图说华东师大》作序。在序言中指出:一流大学需要一流文化。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华东师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大学精神。立足新时代,学校正全面实施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卓越治理,建设文脉深厚、智慧卓绝的中国式现代化优雅学府。因此,深入发掘档案资源、创造卓越校园文化,为华东师大实现卓越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恰逢其时。我们希望这本《图说华东师大》,能成为学校“新生第一课”的重要参考。同时,通过《图说华东师大》对校史校情的精彩呈现,广大师生校友不仅更加了解熟悉学校的前世今生,也将更加爱校荣校,为学校赋能,坚勇并进,共同致力于立足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式高校现代化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林齐模:
“图像证史”提法非常好,其关键在于一个“证”字。图片只是历史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其价值需要通过历史学者在大量地调研、分析背景史料基础上,恰当解读和使用,才能体现出来。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副主任金富军:
“图像”与“历史”之间不是彼此关系。将图像解读与历史研究结合,将厚重的历史资源转化为丰富的育人资源、宣传资源,是校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
复旦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钱益民:
校史叙事除了论文、著作以外,也需要其他新方法,比如图说,即图像叙事。人们往往通过叙事了解大学。社会对大学有很高的期望,人们渴望有直观的大学叙事。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中心副主任欧七斤:
图像档案在大学校史研究及运用中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与优势功能,我们大学校史研究中应该积极推动图像入史、出史或证史。
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王东:
近现代百余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通过图文相证,有图有真相,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抵达事实本质。
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章华明:
如何引导网民在“悦读”中有所收获,是作为社会文化高地的高校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华东师大档案馆举办本次研讨会,非常应时、及时。
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牛力:
教育史领域的图像研究注重关注图像参与教育的历史、图像背后蕴藏的教育观念变迁史。
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
图像的证明作用非常独特,有时候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以图证史,作用巨大。
上海财经大学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馆长喻世红:
图像证史是提高“图史类校史图书”/“以图叙史”传播力的重要方式。
云南大学档案馆馆长李怀宇:
图像叙事的新技术、全息投影、移动电子放大镜等等都为图像叙事提供新技术。
《图说华东师大》以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展览为基础,以时间为主线,由学校档案馆从收藏的反映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各个时期的照片和其他图像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资料,连缀成历史链条,并加以解释说明。以史释图,以图证史,图文并茂地展示华东师范大学自1951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以期传承师大文脉,弘扬师大优秀传统,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本文转发自: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