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李安敦 著,林稚晖 译 / 上海三联书店 / 2023年7月
自雇工匠、受薪工匠、合约工匠、学徒工匠、服役工匠、刑徒工匠、奴隶工匠,是这些真实具体的男女工匠,创造了秦汉中国。李安敦教授透过本书,带领我们了解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商业和技术网络,让我们从走马观花中停下脚步,开始体悟千年前的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有着与当下的你我一样的人性。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美]李安敦 著,林稚晖 译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32(850×1168mm)
装帧:精装
字数(千字):323
页数:504
定价:139.00
ISBN:9787542679918
丛书:大家的艺术史
|内容简介|
透过文物,讲述阶层流动、经营算计、男女分工、罪与罚、汗与泪的秦汉工匠史
美国亚洲协会 列文森中国研究 最佳著作奖
美国历史学会 詹姆斯 · 亨利 · 布雷斯特 著作奖
美国高校艺术协会 查尔斯 · 鲁弗斯 · 默里 最佳美术史著作奖
★ 男女工匠,是名士、是奴婢、是刑徒,他们缔造秦汉中国
我们必须体认他们的经营算计,工作的环境、方法与时间,共情他们 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阶层流动困境、男女分工的制度逻辑、被奴役 剥削的苦痛,因为,没有女性工匠,就没有工坊生产出的织物、漆器;没有男性工匠,就没有青铜、铁器;没有数不清的男女工匠,就更没有秦汉皇家以及“中产阶层”的宫室陵墓。
★ 风险与疾病,工匠深入骨髓的哀伤
比如鎏金工人“黄涂工”,他们需将金箔和液态汞合成的、带黏性的金汞剂涂抹在金属器物上。随后器物被置于低温下烘烤,汞挥发为剧毒气体,而金则牢固地附着在器皿表面。由此,因汞中毒而造成不可恢复的神经及器官损伤,这才是工匠们的日常。
★ 屡获大奖,美术史、经济史、物质文化史力作
本书不仅是一部可称“如何把沉默的人造物转化为言语性史料”的美术史方法论示范,同时也是“近25年来,对汉代社会经济史最重要的英文专著”。
自雇工匠、受薪工匠、合约工匠、学徒工匠、服役工匠、刑徒工匠、奴隶工匠,是这些真实具体的男女工匠,创造了秦汉中国。李安敦教授透过本书,带领我们了解这些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所处的复杂的社会、商业和技术网络,让我们从走马观花中停下脚步,开始体悟千年前的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有着与当下的你我一样的人性。
李安敦教授厘清了工匠的社会位置以及官方资助和法律限制对其产品带来的影响。本书在在呈现了我们博物馆中的精品,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制作出来的。——鲁惟一(著名汉学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透过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鉴赏中国的漆器、青铜器、石塑像,人们会好奇这些装饰精美的碗盏和器具是如何制作的。虽然本书在器物制作方法上着墨不多,但李安敦教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带我们超越一件器物或一座建筑的物理特点、男女工匠的生活,进入复杂且隐匿极深的早期中国社会。——罗森(著名考古学学者、美术史学者,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本书是对早期帝制中华文明时期手艺、工业组织的全新且权威的研究。无疑也是近25年来,对汉代社会经济史最重要的英文专著。——罗泰(著名考古学学者、美术史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作者介绍|
李安敦(Anthony J. Barbieri-Low),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秦汉史(社会、经济、法律、物质文化)、埃及学(比较史学)。
|译者|
林稚晖,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性别史、日常生活史、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
|目录|
序 / 缪哲
第一章 绪论:工匠、作品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章 社会中的工匠
第三章 作坊中的工匠
第四章 市场中的工匠
第五章 宫廷中的工匠
第六章 戴镣铐的工匠
结语
参考文献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