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为安全计,在购物车下单后,付款可移步淘宝店#万古书店#,售后更保障!
图书分类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丛书)
❤ 收藏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丛书)

丁四新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4-3
硬封精装
32开

丁四新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4年3月 

本书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79.00
¥54.50
¥54.50
¥54.50
重量:1.000KG
数量: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参数
  • 作者:丁四新 著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4-3
  • 装帧:硬封精装
  • 丛书:-
  • 开本:32开
商品描述

丁四新 著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24年3月 

本书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版权信息|


作者:丁四新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版次:第1版

印次:第1印

开本:1/32(890×1240mm)

装帧:精装

字数(千字):214

页数:319

定价:79.00

ISBN:9787300326290

丛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入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论述了帛书《道原》的本体论思想。本书还包括两个附录,对《太一生水》《凡物流形》两篇竹书进行了注译。


本书议论深入,分析细致,新见迭出,是作者研究出土道家文献的重要著作,推动了早期道家哲学和先秦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作者介绍|


丁四新,1969年生,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儒家经学和简帛思想的研究。著作有《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楚竹书与汉帛书〈周易〉校注》《先秦哲学探索》《周易溯源与早期易学考论》《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洪范大义与忠恕之道》《上博楚竹书哲学文献研究》《郭店楚竹书哲学思想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目录|


总序  /  王中江

序  / 丁四新

第一章  楚简本《老子》的思想

  第一节  从字词、句序变化看楚简本《老子》与帛本、王本的思想区别

  第二节  楚简本《老子》三组的思想及其所无的老子思想

  第三节  楚简本《老子》的仁义观及其《庄子》、竹简《文子》的关系

  第四节  楚简本《老子》的道论与天人关系

  第五节  楚简本《老子》的含德修身论

  第六节  楚简本《老子》的政治哲学

第二章  郭店楚竹书《太一生水》再论

  第一节  文本分合:追问《太一生水》的理解前提

  第二节 《太一生水》第一部分的内容和思想

  第三节 《太一生水》第二部分的重要概念和命题

  第四节 “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新解及其宇宙论来源

  第五节 《太一生水》应当分篇及其学派性质重估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亘”与“亘先”:上博楚竹书《恒先》的关键概念研究

  第一节 《恒先》亘、□、□的古文字厘定与“恒”“极”的释读

  第二节  是“恒先”还是“极先”

  第三节 “恒”与“道”“天道”“极”的关系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道”之“一”:上博楚竹书《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凡物流形》的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一”与“流形成体”:《凡物流形》论宇宙与万物的生成

  第三节 “一”的修养工夫与政治功效

  第四节 《凡物流形》与《老子》的关系及其思想来源和性质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本体之道的论说:马王堆帛书《道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节  何谓“道原”

  第二节  本根之道的消解和本体之道的内涵

  第三节  圣王之道:知虚之实与上虚下静

  第四节  余论:《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大旨

  第五节  小结

附录一  郭店楚竹书《太一生水》注译

附录二  上博楚竹书《凡物流形》注译

参考文献



|节选|










END

新书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