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乐山 著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18年6月
《沉默的竖琴》是已故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随笔的精选。共分六部分:一、影评和剧评。二、回忆自己过往的文章。三、回忆师友的文章。四、书评。五、序,访谈文章。六、翻译的认知。董乐山先生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他翻译以外的文字朴实为主,言语谦逊。可以看出董先生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对于专制批判态度的鲜明和决绝。这是他翻译以外最重要的素养。
库存书:出版社尾货,非二手书,部分切口有划线标记、封底有标记、光盘、腰封等附件不全等,部分出版时间较长内页泛黄,品相有瑕疵或者破损。
|版权信息|
作者:董乐山 著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版次:第1版
印次:2023年1月第2印
开本:1/32(146×210mm)
装帧:平装
字数(千字):200
页数:261
定价:45.00
ISBN:9787541150845
丛书:译家之言
|内容简介|
《沉默的竖琴》是已故著名翻译家董乐山先生随笔的精选。共分六部分:一、影评和剧评。二、回忆自己过往的文章。三、回忆师友的文章。四、书评。五、序,访谈文章。六、翻译的认知。董乐山先生作为一个大翻译家,他翻译以外的文字朴实为主,言语谦逊。可以看出董先生极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对于专制批判态度的鲜明和决绝。这是他翻译以外最重要的素养。
我在少年时代本来有创作的梦想,但后来,久经磨难,如今锐气已尽,再无精力,更无才华来完成那个梦想(也可以说那时候有梦想而无生活,如今是有精力而无激情),唯一能够做的就是选择一本应该译而没有人译的书,聊以自慰,所谓借别人文章浇自己的块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董乐山
|作者介绍|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翻译工作。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目录|
/关于费穆
《浮生六记》与《香妃》· 话剧电影化
费穆的《小凤仙》与《红尘》
《长恨歌》与《梅花梦》
《青春》
/关于杨绛
《弄真成假》与喜剧的前途
《游戏人间》——人生的小讽刺
/关于曹禺
《清宫怨》与《北京人》
《北京人》
没有观众的好剧本
/关于吴祖光
吴祖光的《林冲》
《牛郎织女》——入世的神话
没有童年记忆的童年
难忘的三家图书馆
我在上海孤岛时期的文艺活动
魂牵梦萦忆商务
梦中依稀忆上海
战争的年代的延迟反应
失业纪实
苦中作乐
我的第一本书
另一种出书难
陋室铭
张爱玲说“I'm Not A Sing Song Girl!”
记江南第一支笔唐大郎
记姚师莘农
听风楼里的辛勤耕耘者
哀老成之凋零
巫宁坤教授的一滴泪
梅兰芳的翻译家儿子
一位外国“遗少”
记伊罗生
白文和我
寂寞的自语者
奥威尔和他的《一九八四》
革命者的悲剧
卡赞扎基斯和他心中的耶稣
苏格拉底之死和I.F.斯东
“人文主义”溯源
整整一代人的自传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
风尘女子画像
人在旅途中
原型·影射·诽谤
《第三帝国的兴亡》公开发行记
《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
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
翻译与知识
翻译与政治
翻译的地位
谁来防止低劣翻译作品的问世
翻译甘苦谈
再谈翻译甘苦
词典的不可译性
词典的可译性
三读《尤利西斯》
谈翻译批评
叹译事难
与韩素音谈翻译
何谓“汉语的优势”
商业汉语的自我次殖民地化
单口相声与翻译
电视剧里的翻译笑话
MAFIA不是黑手党
翻译续书热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