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亚理斯多德 著,罗念生 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年5月
本卷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亚理斯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以及一篇古希腊佚名者的《喜剧论纲》。
|版权信息|
作者:[古希腊]亚理斯多德 著,罗念生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版次:第1版
印次:2021年10月第5印
开本:1/16(635×965mm)
装帧:精装
字数(千字):310
页数:414
定价:79.00
ISBN:9787208135017
丛书:罗念生全集
|内容简介|
◆ 一套《罗念生全集》,一座奥林匹斯山。
◆ 最全面完整:《罗念生全集》增订典藏纪念版,凡十卷,凡5200页,全新整理修订。
◆ 最权威可信:多位资深学者耗时十余载,精心编订,搜求齐备,校勘精当,体例严明,反映出一代翻译大师的贡献原貌。
◆ 最经典耐读: 罗念生先生译文典雅质朴 ,注文详尽,选目精当,凡古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德文译出者均为世界文学经典,极具文学研究价值。
本卷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亚理斯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以及一篇古希腊佚名者的《喜剧论纲》。
亚理斯多德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在哲学方面多方面批判了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肯定客观物质世界的作用等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建树。他在文艺理论方面利用他丰富的哲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对古希腊文学的发展进行总结,对文艺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作出了深刻的解答。他的文艺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他的《诗学》和《修辞学》这两部传世的理论著作里。
《诗学》可能是亚理斯多德于公元前335年重返雅典之后在吕刻翁学院讲学时的讲稿片断,论述诗歌创作。有人认为,原稿可能分两部分,即现传的论悲剧、史诗部分和论喜剧部分,后一部分失传了;也有人认为,原稿可能只有现传的这一部分。罗念生先生的《诗学》译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2年初版,收入《外国文艺理论丛书》,1984年重印。这次采用的即是这一版本。罗念生先生为该译本撰写的“译后记”对亚理斯多德的生平、《诗学》内容和亚理斯多德的文艺观点均作了相当详细的说明和分析,是一篇很好的导读,因此这次采用时把它作为“译者导言”,放在正文前面。
《修辞学》可能与《诗学》成书于同一时期,或在《诗学》之后。古希腊的修辞学主要谈论演说艺术,但由于演说在古希腊散文中的地位和修辞学本身对词语理论的重视,因此古希腊的修辞理论实际上是散文理论。从这一角度讲,亚理斯多德的《修辞学》正好涉及了文体论的另一个方面,并且涉及了《诗学》中未涉及的一些文艺理论问题。罗念生先生于1960年代前期译出《修辞学》(节译情况见“译后记”),后进行修订,译稿附记称“1987年4月修订完”。该译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91年出版,这是我国一个由古希腊文翻译的《修辞学》译本。这次采用的就是这个译本。
《喜剧论纲》是罗念生先生翻译的另一篇古希腊文论作品。该文作者佚名,有人认为可能是亚理斯多德的著作,但从文章的内容和观点看,可能是在亚理斯多德之后属于亚理斯多德学派的某位作者的作品。这篇论文扼要、全面地谈到喜剧问题,是现传早的一篇论述古希腊喜剧的文章,在内容方面正好弥补了《诗学》和《修辞学》的不足。这也许正是罗念生先生重视和翻译这篇论文的原因。译文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七集,今据此整理。
|作者介绍|
亚理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先哲,古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被誉为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及雅典法律,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科学、政治和玄学。
|译者|
罗念生(1904.7.12—1990.4.10),我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古希腊文学学者、翻译家,从事古希腊文学与文字翻译长达六十载,翻译出版的译文和专著达五十余种,四百余万字,成就斐然。他译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王焕生合译),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作品、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作品,以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修辞学》、《伊索寓言》等多部古希腊经典著作,并著有《论古希腊戏剧》《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选》等多部作品,对古希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奖掖罗念生先生对于希腊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1987年12月希腊最高文化机关雅典科学院授予其“最高文学艺术奖”(国际上仅4人获此奖)。1988年11月希腊帕恩特奥斯政治和科技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称号(国际上仅5人获此殊荣)。
|目录|
序 / 刘厚生
诗学
译者导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修辞学
译者导言
第一卷
第一章 修辞术与论辩术——修辞术课本编纂者——或然式证明——“证明”——修辞式推论——修辞术的功用
第二章 修辞术的定义——三种或然式证明——演说者的性格——听众的心理——例证法——修辞式推论——必然的事——或然的事——确实的证据——或然的证据——例子——通用部目——专用部目
第三章 政治演说——诉讼演说——典礼演说——各种演说的目的——命题的题材——事情的大小
第四章 政治演说所讨论的问题——财政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城邦的保卫问题——进出口问题——立法问题
第五章 幸福的定义——幸福的成分
第六章 好事的定义——好事——好东西——成问题的好东西
第七章 更好更有用的东西——好东西的定义——本原——因——有智力的人的判断
第八章 民主政体——寡头政体——“贤人”政体——独头政体——君主制——独裁制——各种政体的目的——各种政体的性格
第九章 称赞与谴责的对象——高尚的事的定义——各种美德——正直——勇敢——节制——慷慨——豪爽——大方——见识——各种高尚的事——称赞与规劝——夸大法——比较法
第十章 控告与答辩——害人的定义——有意的行动——害人的原因——行动的原因
第十一章 快感的定义——愉快的事物——欲念——回忆——期望——报复——游戏——荣誉——变化——求知——艺术作品——知识——滑稽的事物
第十二章 害人者的心情——害人者的种类
第十三章 法律——特别法——普通法——无意的行动——有意的行动——选择——不成文法——公平法——不幸事件——错误——罪行
第十四章 罪行的大小——演说技巧
第十五章 不属于艺术本身的或然式证明——法律的利用——古代的见证——神示——谚语——近代的见证——契约——拷问——发誓
第二卷
第一章 演说者的品质——判断者的心情——见识——美德——好意——情感——发怒者的心情——发怒的对象——发怒的原因
第二章 忿怒的定义——轻视——刁难——侮慢——发怒者的心情——发怒的对象——发怒的原因
第三章 温和的定义——温和的态度——使人变温和的心情
第四章 友爱的定义——朋友——人们所喜爱的人——敌视——憎恨
第五章 恐惧的定义——可怕的事——可怕的人——畏惧的心情——胆量——使人壮胆的事物——使人壮胆的心情
第六章 羞耻的定义——无耻的定义——使人感到羞耻的事物——使人感到羞耻的情况
第七章 慈善的定义——需要——令人感谢的人——非慈善的行动
第八章 怜悯的定义——怜悯的心情——能引起怜悯的事物——恐怖
第九章 愤慨——使人感到愤慨的事物——愤慨的心情
第十章 忌妒的定义——感到忌妒的人——使人感到忌妒的事物
第十一章 羡慕的定义——羡慕的对象
第十二章 年轻人的性格——欲念——乐观——勇敢——心志——交游
第十三章 老年人的性格——多疑——胆怯——自私
第十四章 壮年人的性格——适中
第十五章 高贵出身的人的性格——家族的退化
第十六章 富人的性格——奢侈
第十七章 当权者的性格——认真
第十八章 判断者——通用部目
第十九章 可能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将要发生的事——大事小事
第二十章 例子——历史事实——比喻——寓言
第二十一章 格言的定义——补充语——格言的用处
第二十二章 修辞式推论的方法——证明式修辞式推论——否定式修辞式推论
第二十三章 证明式修辞式推论的二十一个部目——否定式修辞式推论的七个部目(第22—28 部目)——最受欢迎的三段论
第二十四章 假冒的修辞式推论的几个部目
第二十五章 反驳——提异议的方式
第二十六章 夸大——缩小
第三卷
第一章 风格——朗读——散文的风格
第二章 风格的美——普通字——本义字——隐喻字——附加词——指小词
第三章 风格的弊病——滥用双字复合名词——滥用生僻字——滥用附加词——滥用隐喻字
第四章 明喻——类比式隐喻
第五章 语言的正确性的五个要求
第六章 使风格具有分量的六个办法
第七章 表现情感的风格——表现性格的风格——风格的适合性
第八章 散文的节奏——派安节奏
第九章 连串句——环形句——对立子句——等长句——相似句
第十章 巧妙的话——隐喻
第十一章 生动性——隐喻——骗局——明喻
第十二章 笔写的文章的风格——论战的演说的风格
第十三章 “提出”——或然式证明——序论——结束语
第十四章 序论
第十五章 消除反感的十二个办法
第十六章 陈述的方式——陈述的速度——表现性格的陈述——表现情感的陈述
第十七章 争论之点——证明——反驳
第十八章 发问的四种好时机——回答的方法——讥笑
第十九章 结束语的四种作用——重述论点
译后记
喜剧论纲
译者导言
喜剧论纲
专名索引
|节选|
END
购买人 | 会员级别 | 数量 | 属性 | 购买时间 |
---|